東京除了是購物天堂外,也是文化藝術傳揚的中心。博物館種類繁多,面向很廣,有公家也有許多私人的,光是上野就有好幾座了。如果本身就喜歡參觀博物館的話,請一定要將博物館加在行程的安排中~並且多預留一些時間哦!

此次東京行(105年9月),共參觀兩座美術館
分別是位於上野的國立西洋美術館以及在東京近郊八王子市的東京富士美術館

這篇以介紹國立西洋美術館為主,之後會再介紹東京富士美術館
但還是先做個簡單的小表格,讓大家了解一下基本資料

  國立西洋美術館       東京富士美術館
成立 1959年(昭和34年)6月10日 1983年(昭和58年)11月3日
地址 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 東京都八王子市
官方網站 http://www.nmwa.go.jp/ http://www.fujibi.or.jp/tw/index/
經營單位  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 公益財団法人東京富士美術館
館藏特色 專藏西洋美術作品 收藏包含東西洋美術
票價 430日元(普通票)
ps.9月的時候持地鐵三日卷購買有折扣,但現在可能要問一下

130日元(大學生)
 

1300日元(普通票)

800日元(大學生)

  

到達日本的第一天就立刻前往上野公園,準備參觀國立西洋美術館(心中是各種激動啊~~)直接進入正題!

西洋美術館的外觀當時忘記拍,這裡使用的是維基百科的圖片

 

National_museum_of_western_art05s3200.jpg

國立西洋美術館主要有常設展跟企劃展兩種
他們的企劃展就是類似我們的特展,需要另外收費。
本次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只有參觀常設展的部分

但是常設展的內容就已經夠精彩了XD 如果仔細端詳作品的話
在那邊待個3、4個小時都很正常XDDD

 

歷史

東京國立美術館的成立,和以前川崎造船所(現在的川崎重工業)社長、企業家松方幸次郎(1865年-1950年)脫不了干係,目前館所有蠻多作品都是他當時的收藏。

250px-Kojiro_Matsukata.jpg←松方幸次郎,有點憂鬱氣質的照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松方幸次郎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他看準商機,在一戰前就決定賭一把,希冀靠建造大型船隻來獲得財富,而結果也如他所預測,歐美國家因為戰爭的關係,開始遇到船隻不足的問題,之後便紛紛跑來向他購買;這讓松方幸次郎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而這些資金也奠定了他往後購買藝術品的基礎。他在1916-18以及1921-22年兩次旅歐期間,購買了許多的畫作,以現今的標準來看,大概花了數百億日元之多。

有傳說表示,松方幸次郎曾在畫廊購畫時表明「我不太懂繪畫的東西」,然後直接指著墻上的畫作問「這些全部多少錢?」,打算一次購買,霸氣程度可見一般。但這樣的態度,不易收集到好作品,所以後來他便求助於倫敦的畫家法蘭克.威廉(Frank William),當做他的指導者,而相差2歲的兩人,很快就成為關係親近的摯友。之後,松方幸次郎開始有想要建立個人美術館的打算,法蘭克也有畫好相關的建築設計圖,並命名為「共樂美術館」,預計的興建地位於現今東京韓國大使館一帶,這在當時是屬於松方家的地。

但好景不長,隨著製造軍艦受到國際規範的限制 、關東大地震、經濟大恐慌等影響,讓造船所的經營狀況開始陷入危機。松方幸次郎在1928年時從社長的位置退下,陷入絕境的公司為了平衡支出,決定釋出部分收藏品,這些收藏品在1928年至1934年間陸續於日本國內出售,許多收藏品流入普利司通美術館等地,有些則不知去向。

其餘松方幸次郎的收藏品後來存放於英國和法國,直到二戰後,日本政府要求法國返還。故在1951年簽訂舊金山和約時,日本首相吉田茂與法國外交部長羅貝爾·舒曼協商法國返還收藏品事宜,法國同意歸還,但條件是陳放藝術品的館所,必須由法國的設計師設計。所以,後來科比意(Le Corbusier,1887-1965)被選為美術館設計師,1955年3月,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動工。並由科比意的三個日本學生前川國男、坂倉準三、吉阪隆正負責制定詳細的設計圖紙與監督施工。1959年1月23日,法國外交部將收藏品運送至日本,4月份裝載收藏品的船艦抵達日本,同時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成立。

 

建築

國立西洋美術館的建築物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藝術作品,本館的部分由著名的建築師柯比意所設計,且在今年同柯比意的其他16件建築作品入選為世界遺產(恭喜~~

既然都提到大師的名字了,那就來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柯比意為活躍於20世紀的法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雕塑家、畫家。其中,他所提出的「新建築五點」(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理論,影響了柯比意在往後設計中的思想,在這國立西洋美術館中也看的到這種理念的影子。比如自由平面(le plan libre)以不受限於四方形空間的方式設計建築、橫向長窗(la fenêtre-bandeau)以一大片窗戶取代小而錯開的窗戶,增加採光度等。

科比意是以「無限成長美術館」的想法來設計這座博物館,讓觀者從建築物的中央開始向外繞著走,以螺旋狀的方式當做參觀動線來參觀各個展間,有點類似鸚鵡螺的概念。

 

DSC06916.JPG
首先是1樓的展廳,在一開始的這個地方就有獨特的支柱擎天,拉出高度,做出挑高挑空的效果,讓人有一種開始進入正題的緊張感(想太多XD)這個支柱以類十字架的方式呈現,上部有透光的設計,而光源灑落下,瞬間有種來到教堂的錯覺(大誤)整個空間在上面光線的設計下,讓這個類似十字架的柱子顯得更有莊嚴感。這個空間(1樓)展示的作品以近代19世紀的雕刻為主,而這張照片拍攝的角度是從往2樓的坡道上往1樓方向拍的。

DSC06913.JPG

↑擎天柱特寫(誰跟你擎天柱XDD),這個地方在日文稱為「吹き抜け(fukinuke)」是一種建築表現形式,指將室內一部分的天花板打通,使室內與室外相連,形成讓室內空間更加開放的效果,也能夠讓室外的光源進入,讓室內更加明亮,在這天井上頭是一片三角形的大窗戶。


在2樓展覽廳的部分,則有許多大片連續的橫向落地窗設計,讓展場除了人造的暖黃光外,多了幾分自然白光的冷感。這裡主要展的是14-17世紀的繪畫,以油畫為主,主題包含基督宗教畫、靜物畫、肖像畫、風景畫等。

DSC06925.JPG

↑明明是同個空間同層樓,但是很明顯可以看出前後兩排(相片左右)兩邊所營造的氣氛差很多,左邊是以人造光源(黃光)為主,營造出些許神秘氣氛,而右邊上面因為加上了一整排窗戶的窗戶(橫向長窗),所以顯得十分明亮

DSC06926.JPG

↑2樓空間,前方的小樓梯是通向3樓的小展間,但是目前暫不開放。原本是預計要在這展示一些小型作品。

以上,便是屬於科比意所設計的部分(本館),也就是早期國立西洋美術館的陳設空間,現在還多了新館(1979起)的部分,新館的部分是由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前川國男(1905-1986)設計,展示的是19、20世紀的繪畫,如印象派的大家莫內的畫作等。

 

DSC06910.JPG

↑順帶一提,位於西洋美術館對面的東京文化會館也是由前川國男設計。

新館的部分空間也是格外的明亮

DSC06928.JPG

↑展間十分明亮,看google空拍圖的時,沒有看到天花板那些圈圈@@,所以想說應該是人造光源

DSC06941.JPG

↑這間展示的都是莫內的畫作

DSC06945.JPG

↑新館一處休息空間,一旁也有飲水機可以使用

 

歷史跟建築特色就先簡單寫到這裡~

下一篇將會介紹個人覺得西洋美術館一定要看的幾件作品!

那就下次見咯~~~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国立西洋美術館 公式ガイドブック》

圖片聲明:除了國立西洋美術館的外觀及松方幸次郎的個人照為維基百科的圖片外,其他均為本人拍攝,請勿隨意盜用!

PS.本文部分內容參考日文原文書籍,若有理解錯誤之處,煩請不吝指教~~

arrow
arrow

    喫茶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