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篇要來跟大家介紹一些非看不可的畫作!

國立西洋美術館的館藏十分豐富,有4500多件。在這裡,就挑一些大家都有聽過名字的畫家來做介紹吧!

但館內有些畫作是禁止拍照的,為了保持神秘感,在這裡就先不介紹了(提示:有許多你我都聽過名字的20世紀藝術家作品!)

這篇文章以介紹能開放拍照的畫作為主~~~

未命名.png

↑上google map 實景看,會發現畫作上面都打著馬賽克,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要親自走一趟哦! 

 

門口:

羅丹

 

DSC06911.JPG

↑拍攝的位於展館外面之《加來義民》

著名的雕刻家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年) ,為法國的雕塑家,作品產量豐富,刻畫手法生動,重視肌肉紋理,以及光影配合下帶來的變化。

可能有些人好奇,為什麼很多地方都看的到羅丹一樣的作品,比如《沉思者》到底有幾座?像是在這裡的這尊,以及在台灣亞洲大學裡也有一尊,到底哪個才是真的?

其實,這些都是真的(笑), 維基百科介紹,目前至少存有28座《沉思者》。

這是因為羅丹是做泥塑和石膏翻模,而在他死前(1916年)表明要將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並將自己作品的製作權交給了法國政府,所以能夠翻模複製。

但還是會有所謂的仿品流入世面,想要了解更多詳細情形的朋友,可以查看 羅丹雕塑真偽之辯 這篇文章,裡面會有較為詳細的介紹。

DSC06912.JPG

↑拍攝的位於展館外面之《地獄之門》

其中,《地獄之門》創作靈感來自於但丁《神曲》中地獄的部分,是羅丹晚期的作品,在1880年的時候收法國政府委託所做,而這件作品也是他晚年主要精力投放的目標,每天都為此工作10幾個小時。

而在這件作品中,也看的見羅丹其他著名雕刻作品的影子,如《沉思者》、《三個影子》、《吻》等。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地獄之門》成了羅丹雕塑藝術集大成的空間。

據維基百科介紹,《加來義民》這件作品,是1884年應加來市的委託製,主題是紀念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期間,為了防止英軍屠城,而將自己作為人質交給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六位加來市民。

 

本館2樓:

魯本斯

 

DSC06924.JPG

↑於展場拍攝的《兩位熟睡的小孩》

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年)一般被視為是巴洛克時期早期的代表人物,畫作色彩鮮明,筆觸明顯,具有動態感,可以說是有種HDR的感覺。其作品以人物畫、風景畫及神化及及寓言的歷史畫作聞名,但我個人是蠻喜歡他繪製的動物,,那個皮毛的光澤啊~~(自重)XDDD

這幅《兩位熟睡的小孩》(Two Sleeping Children)是魯本斯1612-1613年間繪製的作品,看到這幅作品的當下,讓我想到的是於2015年在故宮舉辦的“列支敦士登秘藏瑰寶展 ”中的一幅類似主題的畫作,由奧地利畫家阿莫林所繪製的《兩歲的列支敦士登公主瑪麗.法蘭琪斯卡肖像》,同樣是以熟睡的孩童為主題,也同樣給人療愈的感覺啊XD,尤其是臉頰紅通通的讓人真想咬一口(喂)

跳回來看看這幅畫,仔細看看被子跟頭髮的地方,是不是有些霧霧的筆觸,就像是兩位孩子規律呼吸帶來的起伏,是不是很逼真呢?

擷取.JPG

↑再看看有方孩子的眼睛,居然是半開的XDDD(圖片取自:google art project)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two-sleeping-children/ZQF7d6BJQdY5Qg 


小布勒哲爾

 

DSC06917.JPG
↑於展場拍的照片

《冬季景觀與鳥類陷阱》這幅畫的作者小布勒哲爾(Pieter Brueghel de Jonge,1564-1638年),是以畫鄉間農民生活出名的老布勒哲爾之子。小布勒哲爾以描繪火災和奇形怪狀的人物知名,並且有「地獄布勒哲爾」的別稱,但除去自己的創作外,他也臨摹或根據自己的觀點重畫父親的作品。如這幅畫,其實他父親也畫過一幅十分類似的圖畫《有滑冰者和捕鳥器的冬景》

對比之下下半部的構圖十分接近,而老布勒哲爾是於1565年畫的,而這幅小布勒哲爾的畫作,另一幅同樣且年代可考的,是於1631年繪製(目前存放在荷蘭的伯尼芳坦博物館),所以能合理猜測,這幅作品是參考父親的作品所繪製的。

畫作描繪的主題為尼德蘭地區的冬季風景,充滿樸實感,就像是站在山丘上往下拍的一張照片一樣,整體偏冷色調,但是房屋的用色及部分民眾的衣物,採用的是暖色調,平衡了整體畫作的氣氛,以至於不會給人過於冷清的感覺。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winter-landscape-with-bird-trap/mgG0Fs1WLFP5rg

 


新館2樓:

 

DSC06941.JPG

↑莫內的專門展覽室(自己拍攝)

 

莫內

莫內(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年)的作品特色,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吧!因為一幅印象日出,而讓印象派這個新名詞為人所認識,更讓許多人逐漸了解到印象派特有的美麗!其作品深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之前也有來台灣展出,而在國立西洋美術館,更是直接開設一個專門的展覽室,來展出莫內的作品。

事實上,莫內和上一篇提到的松方辛次郎先生有些交情,收藏莫內的畫作以日本人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多,他們兩人甚至還有合照噢!而莫內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用線條來表現光影的變化,藉此創造出如薄紗覆蓋的夢幻感。

個人比較喜歡的有以下2幅,就給大家看一下囖!

DSC06942.JPG

↑比如這幅實拍的《睡蓮》,可以算是莫內的代表作之一,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出水面波光粼粼的樣子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water-lilies/AwFXeMnZK5jOBw

 

擷取.JPG

↑又如這幅《船上的女人》,個人很喜歡他處理水上女人的倒影之方式,裡面用了一些暗紅色,個人認為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圖片取自:google art project)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on-the-boat/UQFKgSkcsCnEuQ

 

 

雷諾瓦


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 被稱為是 幸福的畫家 跟莫內一樣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畫中的人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感。尤其是繪畫出來的女性,看起來總是一臉很幸福(晚期繪畫的女性身材也是),如以下這幅在美術館展出的,就非常的美麗。

雷諾瓦的人像作品有個特色,就是人看起來有種泛青的蒼白感,就有些人覺得很難看,說那就像是屍體一般(詳細可看:https://dq.yam.com/post.php?id=4783),但是整體來說,人們普遍還是十分喜愛雷諾瓦的畫作。

題外話:其實東京富士美術館也有許多雷諾瓦優秀的畫作,之後會再跟大家分享。

擷取.JPG

↑這幅畫作叫做《戴帽子的女人》(其實雷諾瓦畫了不止一幅戴帽子的女人,之前有另一幅曾在故宮展過。)雷諾瓦的筆觸給人有種蠟筆的感覺,女士的臉頰紅潤,但看手部就有一種蒼白的感覺(圖片取自:google art project)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woman-with-a-hat/SwHALwhdBcTrMQ

一般而言,我對雷諾瓦人物肖像的印象就如上面那副女士的畫像,充滿著歐洲上流社會的感覺,但這幅雷諾瓦的畫作卻充滿著異國風情,整體偏黃,跟其他雷諾瓦出名的作品相比,用色氣氛顯得較為晦暗;女性的身軀一樣還是泛著蒼白色,畫中前面三名人物的互動十分耐人尋味,還有後面那名女子不知道是在忙什麼呢?

這幅畫是雷諾瓦早期的作品。此外,有人說,這幅畫是在向另一位知名的藝術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爾及利亞的女子》致敬。

DSC06938.JPG

↑於展場拍攝的《身著阿爾及利亞服飾的巴黎女子》

 

DSC06939.JPG

↑細部特寫,可以明顯看出雷諾瓦的筆觸以及顏料堆疊的方式。(一樣於展場拍攝)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parisiennes-in-algerian-costume-or-harem/WAHKY_cujzY-pA


庫爾貝


「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

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年)算是個人蠻喜歡的畫家之一,作品以寫實風格為主,喜歡實事求是。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他,那就是狂!

像是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以女性生殖器官作為特寫之作品 世界的起源 ,就因為題材太過偏激,常造成一些衝突,如美術館行為藝術事件臉書停權事件

另外個人也很喜歡他的自畫像,很有趣,但這裡就暫不贅述,以後有機會會在藝術家小史再跟大家分享。

國立西洋美術館展出的是庫爾貝所繪製的海浪,便是一幅很寫實的風景畫。

DSC06937.JPG

↑於展場拍攝之《海浪》

此外,還有一幅裸女畫作。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portrait-of-monsieur-brun/OQF9eB4d16O43A

 

新館1樓:

馬奈


馬內的畫作用色鮮明,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雖然寫實,但馬奈的作品仍被歸為印象派,維基百科說明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如他著名的畫作《奧林匹亞》以及《草地上的午餐》在當時就受到諸多的批評,認為這樣的作品很不入流。

在東京西洋美術館展示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肖像畫作,名叫做《布倫先生的肖像》(圖片取自:google art project)給大家欣賞一下~

想要看更清楚的畫作,可以上Google art projest查看☞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u/0/asset/portrait-of-monsieur-brun/OQF9eB4d16O43A


梵谷

DSC06949.JPG

↑其實現場看起來小小的。(自己拍攝,下面的細部特寫也是)

梵谷的作品具有極大的分辨度,用色都十分的濃烈鮮艷,而且顏料的線條分明,如著名的《星夜》的天空,以線條式的漩渦狀呈現,而同時代有名的畫家,幾乎看不到這樣的用法。以往在書上或者是網路上看到他的作品,並不會有特別的感覺,只會覺得是好奔放的表現方式哦!直到我看到現場的才知道其特別之處。

在東京西洋美術館展示的是《玫瑰》
看到當下真的有嚇到,雖然並沒有很大幅,但絕對是讓人印象深刻

 

DSC06947.JPG

那個顏料真的好厚好厚啊!!!!
厚到每一筆都棱角分明!!

 

在這裡跟大家簡單說明一下,一般油畫雖然會有一些厚度,但是基本上不會差太多,如果要用地理形容,應該就是平原,偶爾有些稍微凸凸的地方,可能是柏油路,但是整體而言,整個畫作不會給人有衝突感。

那梵谷的畫呢?根本是不斷連續起伏的山坡啊!!如果用google map看中國地理,應該就是從四川到西藏、雲南那一段的海拔變化吧。

好啦,可能那樣的形容有些誇張,但是那個顏料真的沒有在省的,可以看得出梵谷每一筆都十分有力,甚至可以感受到他那股對繪畫的熱誠及執著,每畫一筆,等顏料漸漸的乾掉,再疊上一筆、再疊上一筆....。

 

 


以上就是簡單介紹的幾幅個人覺得非看不可的名家畫作
當然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品~
那就是等大家有機會自己去的時候再發現咯~~

附註:圖片若有表示展場拍攝皆為本人拍攝,請勿擅自引用,其他圖片取自Google art projest及Google map,也請勿作為商業利益用途~謝謝!

 

arrow
arrow

    喫茶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