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嘍~藝術史連載第二彈來咯~


在上一篇大家對於藝術史已經有些粗略的了解了嘛(?。

那就開始來談談藝術史中常見的幾個問題吧!

今天,先從藝術史的分期開始吧 


★問題一:有關藝術史的分期概念


相信大家在求學過程的歷史課中,常常會聽到一些劃分藝術風格時代的專有名詞,比如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風格等等.....。這樣分期的好處;是能方便我們去做大時代趨勢的劃分以及考試比較好做重點但這就如同少數服從多數的概念一樣,在一個耀眼的光芒下,其他比較小眾的東西可能就會顯得暗淡無光。所以在了解藝術史的一開始就要先打破一個觀念——不是xx時期的作品就一定全是xx風格!以文藝復興時期(約14世紀末期到大約16世紀末)為例,從繪畫的角度而言;那時代的主流是如透視法的使用開始日益成熟,繪畫的主題逐漸從中世紀的基督宗教擴展到人、自然風景等物質上。此外,仔細看人物的肢體,也可以發現相較於中世紀的生硬;日益變得柔和圓滑以及沒那麼死板,線條以及光影的呈現也比較自然。如果仔細看眼睛的部分還可以發現眼袋都變小或不見了,也不會有種一直盯著人看的感覺


如果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繪畫風格差異不理解的話,就讓我們直接從畫作來看其中的差別吧————以聖母瑪利亞(Madonna)的主題為例:

  ←中世紀繪畫(作者未知,1150年) ←文藝復興時期(喬凡尼.貝里尼,1485-90)


單單看聖母的部分就好,是不是有差異呢?不論是用色、肢體及臉部線條或者是衣服的皺褶光影都有差別。

再更仔細的看,有沒有發現文藝復興時期的背景多了些自然風景~XD


但......看到這裡,有沒有發現我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那就是地點


這股漩渦最初的發源點是在——現今的義大利地區啊!義大利文藝復興(英:Italian Renaissance)開創了早期的文藝復興時代,而繪畫史的主流研究,不論是中世紀或者是文藝復興時期,很多作品都是以義大利地區的為主因為很有代表性嘛因此,我們對於文藝復興的想象就很容易停留在如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人身上。他們的畫作給人什麼樣的感覺,也就很容易影響到我們對那個時代繪畫的認識。像是延伸感、對稱、空間感、宗教、神話安詳的表情、畫不完的背景建築、自然景色和雲彩都能夠成為我們判斷那個時代畫作特色的依據。也就是看到某幅作品,心中就會暗想:哼。這一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


但以文藝復興後期的歐洲為例,也有其他優秀的風格同時存在。如北方尼德蘭地區老彼得.布勒哲爾(約1525年-1569年9月9日)的畫作。此時,我們把一個差不多時間的義大利畫家保羅.委羅內塞(1528年-1588年4月19日)的畫拿出來一比,就能看的出風格上的差異。

 ←  《農民婚禮》,1567年  :老布勒哲爾的畫作以自然地景及農民生活為著名

 ←《西門家中的宴席》,此部分完成於1567-70年間:委羅內塞從1556到1570年間都是在畫這幅宗教畫



同樣是文藝復興後期的作品,但不論是取材(繪畫的主題)還是構圖以及用色、線條描繪等都能看出他們的差別。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去找找看其他尼德蘭地區畫家的作品,看看和義大利地區的作品都有哪些不同(又或者是哪些相同)。


也許你會想,風格不同那幹嘛要硬分時期,這樣會失之偏頗也?但不可否認的是,主流還是有主流的價值及參考性,比如像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繪畫相比於中世紀,就能明顯看出跨出上個時代的風格。如果再看其他時期,如巴洛克、洛可可等,我們還是會發現主流的力量依然強大,因為他們正如那個時代的印記般,成為一種趨勢及流行換個角度想,就算是現代大家也都會想要跟上流行啊,而且也比較有販售的市場顆顆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文藝復興時期」也可以說為該時期在歐洲歷史分期上的粗略泛稱。此外,對於藝術史家而言,這樣的分期也有助於區分不同時期的主流藝術風格;甚至是對於同時代其他領域的研究多了一層幫助簡單來說就是方便啦。所以說,分期還是很重要的。


前面說了那麼多,其實只是想告訴大家——往後我們在看一個藝術家作品的時候,不要單單只看大時代的主流影響,分期很重要,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一個時代的主流特色——但此外,也要考量到生長地區、個人個性是自閉啊宅還是善於社交的高手、或是愛錢重利益的人、成長背景父母是否為土豪、銀行家或名門望族等,這些也都會對一個藝術家的作品風格造成很大的影響。




PS.以上言論僅代表本人想法,如有冒犯煩請告知,若有事實上的錯誤也請不吝指教,謝謝!



圖片來源:Web Gallery of Art


arrow
arrow

    喫茶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